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她自小受到严师的熏陶,对教师充满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刻苦奋斗,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她获得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二等奖、本科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等校内外多个奖项,主持和参与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10 余项,共发表文章10 余篇。她就是陈艳,一个坚持将责任摆在教学第一位的老师。
讲台就是我的“舞台”
初为教师时的陈艳,脸上还透着稚嫩,忽然从学生向教师转变,还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青年教师刚刚进入教学岗位,还没有摸索出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是很难避免的现象,这让初出茅庐的陈艳更注重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讲台就是我的‘舞台’我不仅要力求把课程内容表达清楚,更要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
陈艳主讲的课程《操作系统》是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学生系统观的培养,通过重点讲述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典型技术的实现,使学生建立起对操作系统的整体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认识,从而系统掌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乃至系统软件开发能力。可是这门课学来学去都是文字,很多东西都是原理性的,都要背,虽然原理不算太难,但是记起来很麻烦,怎么办?单单学习原理,操作系统源代码学生又看不懂,怎么办?”
于是,陈艳开始思考如何让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她开始适时地把它们转变成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在区分什么是分页与分段时,她会把举例好比一百人乘坐大巴车,分页相当于每四个人一组上车,分段则相当每个班乘坐大巴车。讲透案例,利用更深层次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了解知识原理并将代码生成。
将实例与理论融会贯通,同时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陈艳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与趣味,她的学生们纷纷表示“陈老师的例子是理解知识的‘通关密码’”,独树一帜的生动教学,也成为陈艳在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奖项的“独门秘方”。
将责任融入教学
陈艳自教学以来,每学期每门课程学生评价均在90分以上,其中主讲课程《操作系统(B)》学生评价达95分以上。深受学生喜爱的背后,是陈艳将责任看得极为重要的自我要求。
除了课堂上用心投入的每一分钟,陈艳把自己大多的课后时间也留给了学生们,打开陈艳的手机,qq群几乎没有一刻停止信息的闪动,保持与学生的线上互动,陈艳认为这是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有的孩子比较害羞,不敢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但是这样就失去了解决自己疑惑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采用线上线下双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陈艳为人师的真心,除了在课堂展示,更多的是学生看不到的付出。她的课堂能组织的如此充实,除了归结信息化的充分利用,更多的是她对备课时间不计成本的积累。每次课前陈艳几乎都要在网上听很多名师讲解相似的课程,为知识的储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听课的过程中,将一线名师所讲的案例结合陈艳自己的方法、形成新的模式展开授课,正所谓“偷师教生”。陈艳坚定的认为“只要老师的教学是用了心的,学生就一定能感受到。”
勇于创新,融会贯通
陈艳的教学模式,每一年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中不断自我改革,成了陈艳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
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2012年,陈艳主持了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
在她的主导下,构建了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为目标、以项目训练为载体的CDIO项目培养模式,并针对《动态网页设计》、《操作系统》等课程进行改革实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方案,强化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际企业需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解决工程问题的角度学习学科知识,在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由她指导的学生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与其他传统技术高校同场竞技,一大批学子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得以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陈艳认为,教学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学生需求是老师们奋斗的目标,而老师需要更上不断进步的时代,为学生们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
即使是获得了教学名师的荣誉,陈艳还是十分谦虚“自己其实还有不足,这次获奖是一种鼓励,未来能更好的做自己,更好的教学。”陈艳对自我严格要求,一点一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含糊,坚定信念,这便是陈艳能走出名师之路必不可少的因素。
从事教学工作十二年间,尽管经历风雨,陈艳亦觉得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与领悟。在教师这条路上,她始终未忘记自己身为人师的本职,她将心系学生,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带领更多的学生探索知识的奥妙,坚定朝着自己的理想和这伟大事业不断前行。